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AngYi 博主等级

行动起来,活在当下

  • 累计撰写 68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28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24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为什么要进行电力交易

AngYi
2025-10-10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6 阅读 / 0 字

理解电力的特殊性

电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,它无法大规模储存,其生产、输送和消费必须在同一瞬间完成。这意味着,电网需要每时每刻都保持发电和用电的精确平衡,否则就会影响系统安全

这种实时平衡的需求,使得一个能够灵活反映供需变化的价格信号变得至关重要,而市场机制正是生成这种信号的最有效方式。

📈 突破计划模式的局限

在2015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之前,我国长期实行“发用电计划”模式,即发电量、电价都由政府统一制定

  • 缺乏效率与弹性:这种模式虽然稳定,但难以灵活应对供需变化。发电厂缺乏竞争,用户没有选择权,电力资源无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,效率较低。
  • 制约绿色发展:随着风电、光伏等间歇性、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,计划模式难以精准匹配其出力特性,制约了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发展

为什么计划电必须要改

计划电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保障了基本供电,但随着经济发展,其弊端日益凸显,甚至开始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性。下面这个表格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计划电与市场电的核心差异。

对比维度 计划电模式 市场电模式
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统一核定,僵化,无法反映真实成本 由市场供需决定,灵活,是准确信号
核心矛盾 “市场煤、计划电”,导致“发电就亏损” “煤电联动”,通过价格传导理顺上下游关系
对发电企业激励 亏损下发电意愿低,易导致“电荒” 价格激励发电企业积极保供,并通过竞争促增效
对用户侧影响 电价偏低,高耗能产业过度发展,不利节能 差异化电价引导合理用电,高耗能企业成本更高,倒逼转型
对能源转型影响 不利于清洁能源消纳和发展 为低成本清洁能源(如水电)提供更大发展空间,绿电交易促转型

💡 从“计划”到“市场”的转变

理解了计划电的弊端,就能明白市场化改革是必然选择。改革的核心思路是“管住中间,放开两头”。

  • 管住中间:电网(输配电网)具有自然垄断属性,因此其收费(输配电价)需要由政府严格核定,确保公平透明
  • 放开两头:发电厂和电力用户被推向市场,双方可以直接进行交易,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

这样做的根本目的,是还原电力作为商品的属性,让价格信号像指挥棒一样,高效地引导发电和用电行为,从而系统性地解决上述弊端

🌱 市场化改革的深远意义

电力市场化改革并非简单地“涨电价”,而是旨在建立一个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绿色的电力系统。它带来的深远影响包括:

  1. 保障电力供应安全:通过价格信号,激励发电企业在用电高峰时段多发电,同时引导用户错峰用电,共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
  2.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:为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提供市场化的消纳渠道。2023年,我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已近50%,绿电交易规模快速增长
  3. 优化全国资源配置: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,使得电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更大规模地优化配置,缓解区域性、季节性的电力供需矛盾

总而言之,推行电力交易、深化市场化改革,底层逻辑是为了解决“计划电”模式与新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根本性矛盾,是为了建立一套能够自我平衡、持续发展的机制,以支撑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。

0

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