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读书】只有一个人生
第一辑 活出真性情
第一篇—— “在义与利之外”
“君子喻以义,小人喻以利。”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。可是,假如我既不是君子,也不是小人呢?
这个时间并非所有事情都是黑白的,不,几乎可以说所有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。法律是最为严格的黑白戒律,可是很多引起大众关注的案件几乎都是人情走向的,比如于欢案和张扣扣案。法律是规约人的,其必然也是要建立在人的正常情感逻辑内的。
利于义是互斥的吗?在很多时候几乎不矛盾吧。只有局限于某个情节的时候,确实应该舍利取义,当她们两不可兼得的时候,取义永远是走的最远的选择(然而人心往往是冰冷的)。
第二篇—— “成功的真谛”
通常意义上,成功指的是一个人凭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一番成就,并且这种成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。成功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,比成功更重要的是,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,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,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。
现在的成功被名声,利益和地位所定义,因为这些是最容易被大众认可和崇拜的,也是最容易满足一个人虚荣心的。当一个人被虚荣心占据的时候,就失去了自己的真心,失去了自我,活成了脑海中别人的样子,总是想着我要变成社么样子才会在别人眼里是成功的。这是悲哀的。一个人的成功最应该由自己定义,你喜欢什么,你看重什么,是悠然的心态,还是内心的充实。最不应该看重的是别人的眼光。人生的密度比人生的长度更值得追求。
第三篇 —— “ 给成人读的童话”
大人们喜欢数字,当你有一个新朋友的时候,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。他们从不会说:“他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,他喜欢干什么,爱玩什么游戏?”他们问你的是:“他几岁啦,他有几个兄弟,父亲挣多少钱,有几套房?”这样,就算了解了一个人。
大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只觉得钱能够满足所有的欲望。只有小孩子,才会有内心最纯真的欲望表达,他们会直言,我就想要那个芭比娃娃。不要被钱迷住了眼睛,忘记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和追求。
用数字来衡量一个人是最肤浅的。如果一个人将你介绍给别人的时候只有“百万家产”,“十套房”,“五辆车”这些数字词语,我想那是失败的。
第四篇 —— “自己的园地 ”
他喜欢做这件事情,知识因为他觉得诗情本身非常美好,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。事实上,我们在小时候是有真性情的。不要丢掉小时候对待布娃娃的那种态度,不要丢掉真性情,不要丢掉自己真正的爱好。
第五篇 —— “人生贵在行胸意 ”
袁中郎
一面彻悟人生的实质,一面满怀生命的热情,两者的结合形成了袁中郎的人生观。
他自己把这种人生观与儒家的谐世,道家的玩世,佛家的出世并列为四,称作适世。
若加比较,儒家是完全的入世,佛家是完全的出世,中郎的适世与道家的玩世想接近,都在入世出世之间。
人活世上,如空中鸟迹,去留两可,无需拘泥去去行藏的所在。若说出家是为了离生死,你总还带着个血肉之躯,仍是挑不出生死之网,若说已经看破生死,那就不必出家,在网中即可自由跳跃。
圣人者,常人而肯安心者也。
喜欢的文段
纷纷扰扰,全是身外事。我能够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来看待我的遭遇。我是我,遭遇是遭遇。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可是,岸仍然是岸,它淡然观望着变换不定的海洋。
在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,不应该把成功当作首选。首要的目标应该是优秀,其次是成功。
和命运结伴而行
命运是由两个因素决定:环境和性格。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,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。由于反应方式不同,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,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。我再次意义上理解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:“性格即命运”。
性格无所谓好坏,好坏仅在于人对自己的性格的使用,在使用中便有了人的自由。
第二辑 成为你自己
你,属于你自己
人在世上总是要有所寄托的,否则会空虚。有的人寄托给爱情,有的人寄托给爱好。
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。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一个人生活,但是你不能一味依靠他人生活。
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,在自己的精神土壤中扎根。
如若你缺乏根基,一旦遇到失恋,遇到挫折风浪,就会不知去向,那么你早已经是一片随波漂流的孤舟,没有强大的帆,好比没有强大的内心。
应该放手去生活,对事业充满激情,对爱情充满渴望,酣畅淋漓的享受生命。
但是,别忘记你仍然属于你自己。
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,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精神后院。
我记得高中时我的心理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如何入睡,平躺在床上,防空身心,把思想集中在眼前。想象你有一个带院小屋,里面布满你喜欢的花花草草以及你任何喜欢的事物,这就是你的精神天堂。而你的任务就是时不时回来看看它,打扫房间,浇花除草。
这里保存着你生命的根基,思想的源泉。
任何困难无法击碎它,任何尘土无法沾染它。
这里珍藏着你自己,你的心灵和你的魂魄。
《你好,生活》节目朱迅说:“每个人都是唯一的,你,一定要成为你自己。不要一味的追求某人或者某种人,这样反而丢失了自己。也丢失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特色,丢失了你在这个世界所能立住的根。”
那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?
其实方法并不重要,也并没有准确的答案。重要的是要有这个意识,意识到自我的宝贵。
一旦有了这个觉悟,那么我想所有人都会想办法区追寻。
成为了自己,然后呢?
1.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
除了家庭,事业和社会我们应该承担必要的责任,但是别忘了最重要的一部分,你应该对你自己唯一的人生负责。
责任,并不是说非要活成什么样子才行。正如歌德所说“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。”
正是因为这种爱,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,就能从中获取心灵的满足。
2. 记住回家的路
放手去闯,去建功立业,去探险猎奇,去寻觅爱情,可是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,这个家,就是你的自我,你的精神后院。
3. 丰富你的精神世界
如果一个人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,有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,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,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。
你要早一点在世界之海抛下自己的锚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。
老子说“不失其所者久。”
当然所说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不是说这个世界完全封闭,你要从世界上淘宝,然后丰富你自己。
将你的精神后院装潢的闪闪发光。
4. 经常与自己聊天
很多人无法独处,他无法直面自己。
一个人在家必须打开电视机,必须将时间消遣,仿佛避免直面孤独的自己。
独处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最好检验。
你是否能够安下心与自己面对面,孤独的价值自然不用寻求太多佐证,想想中国文化的打坐或者闭关。
要学会用第三人称看自己,“他”是你最了解的朋友,也是最了解你的朋友。怀着关切与理解的心情和他交谈,给予他提醒,鼓励和指导。
5. 爱自己
人不易拜托角色。有时候,故意拜托所习惯的角色,本身就是在不自由的扮演另一种角色。反角色也是一种角色。
对于有的人来说,真诚始终只是他所喜欢扮演的一种角色。他及其真诚的进入角色,以至于和角色打成一片,相信角色就是真的自我,不由自主地被自己如此真诚的表演所感动。因此检测自我的可靠标准就是有没有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。如果有,那就是做作。
偶尔真诚一下,进入真诚角色的人,最容易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。
第三辑 丰富的安静
有的人喜欢喧闹,有的人喜欢安静。
有的人喜欢用沉默去回应事情,有的人喜欢用声音去大声回应。
无论是会议上,还是闲谈上,我经常困扰于我的沉默,我喜欢聆听,虽然心中有着万千左右思考,但是从来没想要表达出来的欲望。
我对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甚是羡慕。虽然有时候会觉得随口说出的东西太老生常谈,所说的东西泰国表面,没有经过思考。但是我总觉得这种能力,我不具备,是一种遗憾。
我知道自己对于许多事情是无知的,我不愿说没有准备百分百对的话,也不愿说一些人云亦云的空话和言不及义的废话。
纪伯伦说:“语言的波涛始终在我们的上面喧嚣,而我们的深处永远是沉默的。”
可是他又说:“伟大的歌者是能够唱出我们的沉默的人。”
我喜欢安静,我经常幻想自己站在山巅,面对海洋。
只有独自面对落日夕阳,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精神的启示。自由独自面对大海,你才能够真正听懂他的声音。你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交流是不允许有其他声音介入的。
但是我不喜欢一个人旅游,因为途中需要跟太多人打交道,甚至与景区售票员的交谈我都想避免。
并不是说与朋友旅游就是要他们帮我解决交流的问题,而是说有些东西只有一个人能体会。
当然与爱人,朋友一起的旅途体验所得到的东西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那些喜欢将自己的人,多半是在讲自己所扮演的角色,以及她扮演这个角色所做的牺牲。
第五辑 习惯于失去
人生在世,必须习惯于失去。
让我想起了《进击的巨人》有句台词
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,什么都无法改变。
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。人活一世,生老病死,苦难够多的了,能享受凭什么不享受?享受实在是人生的天经地义。
区别在于享受人生的途径,是依靠消费得来的肉体享受,还是依靠眼睛的灵魂享受。
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,而灵魂与感觉、思维、情绪、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。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,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与坚实的信仰,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。
幸福只是灵魂的事。
肉体只会有快感,不会有幸福感。
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,也谈不上幸福感。
钱对于穷人来说,是第一重要的,因为要生存。
对于社会稳定来说,让穷人有活命的钱是第一重要的。
但钱的重要性是递减的,当你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,它就是个数字而已。
活得简单,才能活得自由。
第六辑 活着的滋味
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?
通过往事。
人分两种,一种人有往事,另一种人没有往事。
有往事的人爱生命,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,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,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。
真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。
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。
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:“上帝创造了乡村,人类创造了城市”。
在我看来,乡村的本质是生活,城市的本质是资本。
在乡村中,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,它是岁月和光阴;在城市里,时间只是日历和数字,只是机器运转的一套规律。
城市里的光阴感被冰冷的混凝土阻隔,感觉不到季节,因为没有候鸟没有落叶,也没有收割的庄稼和冬日的烟囱。
岁月,对于城市来说仿佛是一个触不可及的词。